Table of Contents
⌨️ ROG Azoth 2024使用心得分享 💡 75%配置:工作效率的最佳選擇 🎯 暴風軸:兼顧安靜與回饋 📱 三模連接:工作遊戲一把搞定 # 華碩 #機械鍵盤 #開箱
💻 Living with ROG Azoth 2024: A Writer’s Tale 🎮 75% layout + Storm switches = Perfect balance ⚡ Seamless connectivity for work & play 🔑 40K keystrokes later: Here’s what I learned # ROG #MechanicalKeyboard #TechReview
在機械鍵盤已經成為工作標配的今天,要找到一把真正適合自己的鍵盤依然不是件容易的事。作為一位同時需要處理大量文字工作和程式編寫的工作者,一把好的鍵盤對我來說尤其重要。今天想和大家分享我使用ROG Azoth 2024一個月的心得,聊聊它在日常工作中帶給我的一些體驗。
為什麼選擇75%配置?
坦白說,全尺寸鍵盤對我來說一直都顯得有點冗餘。數字鍵盤的使用頻率實在不高,反而占用了不少桌面空間。75%配置保留了方向鍵和功能鍵,同時節省了空間,這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平衡點。Azoth的75%配置在這方面做得相當不錯,按鍵間距和配置都很合理,適應起來完全沒有困難。
關於ROG暴風軸的一些想法
機械軸的選擇一直是個見仁見智的話題。之前我用過各種主流的機械軸,包括經典的青軸、紅軸等。ROG的暴風軸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這是一個試圖在各方面尋求平衡的設計。它保留了機械軸的段落感,但又不像傳統青軸那樣「過於熱情」。
深夜趕稿時,室友最感謝的大概就是這個了 —— 聲音比我之前用的青軸小多了,但打字的清脆觸感依然令人滿意。封閉式的軸心設計也確實比傳統軸體更耐用,一個月下來手感依然穩定,沒有出現鬆動或異音的情況。
三種連接模式的實戰體驗
無線鍵盤最讓人擔心的莫過於連接的穩定性和延遲問題。Azoth提供了藍牙、2.4GHz和有線三種連接方式,經過一個月的使用,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使用習慣:
平時寫文章時用藍牙連接,好處是可以快速切換不同設備;趕稿或寫程式時就會切換到2.4GHz模式,反應更靈敏一些;偶爾玩遊戲時也是用2.4G模式,延遲感確實比藍牙小得多。至於有線模式?老實說除了充電時,幾乎沒怎麼用過。
OLED螢幕:從花俏到實用
最初看到這個OLED螢幕時,我承認心裡是有點存疑的 —— 這不會是個華而不實的設計吧?但實際使用後發現,它確實能帶來一些便利。比如監控系統狀態、查看鍵盤設定,都不用切換到電腦上的軟體介面。觸控操作的加入也讓調整各種設定變得更加直覺。
當然,這個螢幕可能不是必需品,但用習慣之後確實會發現它的價值。尤其是在多設備切換時,可以直接看到當前的連接狀態,比盲目按組合鍵要方便得多。
一個月使用後的小總結
如果要用一句話總結這一個月的使用體驗,我會說:這是一把在細節上做足功課的鍵盤。從軸體手感到無線連接的穩定性,都能感受到設計團隊的用心。當然,它也不是完美無缺 —— 比如首次配對時的流程還是可以更簡化一些,OLED螢幕的某些操作邏輯也還有優化空間。
但就日常使用而言,這確實是一把相當讓人滿意的工作夥伴。它沒有刻意追求華麗的外觀,而是在實用性上下了不少功夫。對於像我這樣需要長時間打字的使用者來說,這樣的設計理念格外討喜。
寫到這裡,我正好看了眼OLED螢幕上顯示的數據:一個月下來,我已經在這把鍵盤上敲了將近40萬次按鍵。不得不說,這個數字讓我對它的穩定性更有信心了。如果你也在尋找一把適合長時間工作的機械鍵盤,ROG Azoth 2024或許值得一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