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of Contents
🌟 探索成功之旅:培養八大核心習慣,從內而外開創輝煌人生!🚀 1⃣ 主動性 – 創造機會,勇於承擔 2⃣ 目標導向 – 明確方向,追求理想 3⃣ 內在掌控 – 管理情緒,保持專注 4⃣ 持續學習 – 不斷進步,擴展視野 5⃣ 付出社會 – 回饋他人,分享成就 6⃣ 雙贏思維 – 合作共贏,超越自我 7⃣ 洞悉他人 – 增進理解,建立關係 8⃣ 協同合作 – 團結力量,共創價值 🌈 通過這些習慣,實現自我潛能,引領成功!#核心習慣 #成功之路 #個人成長
🌟 Embark on a journey of success with 8 essential habits! 🛣️ 1⃣ Proactivity – Create opportunities, embrace responsibility. 2⃣ Goal-Oriented – Set clear directions, pursue dreams. 3⃣ Inner Control – Manage emotions, stay focused. 4⃣ Continuous Learning – Grow constantly, expand horizons. 5⃣ Giving Back – Contribute to society, share achievements. 6⃣ Win-Win Thinking – Collaborate for mutual success. 7⃣ Understanding Others – Enhance empathy, build relationships. 8⃣ Team Collaboration – Unite for collective impact. 🌈 Cultivate these habits to unlock your potential and lead the way to success! #LifeHabits #PathToSuccess #PersonalGrowth
在這個節奏快速、競爭激烈的現代社會,成功並非隨機或者偶然產生,而是有一種既固定又具有韌性的軌跡。對於那些熱衷於學習、不斷追求自我提升的人來說,研究成功人士的習慣和行為模式,並將它們內化為自身的行為準則,是一種不可或缺的人生指引。
史蒂芬•柯維的暢銷書《高效人士七個習慣》就是對成功人士行為的深度剖析。柯維精確地概括了成功人士的七個基本習慣:主動性、以終為始、把重要的事情放在首位、思考雙贏、知彼解己、合成共贏和保持學習和更新的狀態。柯維堅信,人們只有通過養成這七個習慣,才能夠開闢屬於自己的成功道路,並最大程度地實現自我潛力。
在《內在掌控,外在影響》一書中,Hitendra Wadhwa 則從另一個角度分析了成功人士的心理結構和行為模式。Wadhwa 認為,成功源於內在的掌控力和外在的影響力的結合。他透過大量實際案例,詳細闡述了成功人士如何通過內在修煉,影響和改變外在環境。
這兩本書的理論框架,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深深地覺得,我們應該將兩者的精華結合起來,養成一種既包含內在自我修煉,又包含外在影響他人和社會的能力的習慣。於是,我根據自己的理解和生活經驗,提出了八個我認為每個人都應該養成的核心習慣:主動性、目標導向、內在掌控、持續學習、付出社會、雙贏思維、洞悉他人和協同合作。
我們將在接下來的內容中,深入探討這八個習慣的涵義、如何培養這些習慣以及這些習慣帶來的益處。我的目標是,通過這篇文章,我能夠幫助讀者找到人生的正確方向,明確需要養成的核心習慣,並鼓勵他們積極地培養這些習慣,以期達到自身的最大潛力。
內在習慣
在這個複雜多變的世界中,每一位我們所稱之為”成功人士”的背後,總是堅守著他們的人生信念與習慣。我們常常會看到一些人似乎可以毫不費力的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但這背後的原因並不是他們擁有超能力,或是有什麼特殊的秘訣,而是他們在生活中,養成了一些特別的習慣,這些習慣給予他們擁抱挑戰與克服困難的能力。
首先,讓我們從Wadhwa 在其著作《內在掌控,外在影響》中所強調的觀念來談起:“內在掌控是外在影響力的基石。沒有內在掌控,外在影響將無從談起。”這八大核心習慣中,有四個習慣尤其重要,就是主動性、內在掌控、持續學習和目標導向。這四個習慣的共通點就在於,他們都是圍繞著我們內在世界的發展與成長。
主動性,或者說是採取主導的行動,並不僅僅是我們對於外部事件的回應,而是關乎我們如何面對生活的選擇。主動的人不會被動的等待機會,而是會主動創造機會,並且會對他們的選擇負責。這種主動性源於對自己人生的自信和積極態度。建立主動性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學會依賴自己的內在力量,而非外部環境或他人的影響。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並且勇於追求自己的目標和理想。
內在掌控,則是指對自己的思想和情緒的控制。當我們有了這種內在的力量,我們就可以在面對外在環境的變動和挑戰時,保持冷靜和專注。內在掌控的重要性,可以從它如何強化我們對情緒的控制,並避免受到自我懷疑、猶豫和焦慮的影響來看出。內在掌控的建立,我們可以藉由訓練自己的專注力、定力和意志力來鍛練我們的內在心智。另外,培養正面的態度和寬容的心也是強化我們內心穩定性的一種方式。
持續學習,則是關於我們如何不斷的吸取新的知識和技能,來適應瞬息萬變的環境和成長自我。生活中充滿著變化,我們必須學會不斷地學習,以保持我們的競爭力。持續學習包括了專業知識、技能、人際關係以及自我提升的各個方面。要持續學習,最重要的就是擁有一種開放和好奇的心態,讓我們可以隨時吸收新的事物。學習不只是學習知識,更是學習方法,學習如何在不同的階段專注於學習不同的事物。
目標導向,就是我們要對自己的人生方向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設定遠大的理想和可實現的短期目標,可以使我們有動力去追求我們的人生價值。為了實現目標,我們需要思考自己的人生意義,以及我們的理想。同時,我們也要勇於實踐我們的夢想,並且踏實地一步一步地向前邁進。
以上這四個習慣,雖然都需要我們長期的投入和努力,但他們卻是我們成就卓越人生的基石。只有當我們的內在世界充實了,我們才有能力去影響外在的世界。希望我們都能透過培養這些習慣,使自己擁有堅強的內心,來面對各種外在的挑戰和變化。
寫到這裡,我們已經開始理解為什麼這四個習慣會被認為是影響我們人生的關鍵。然而,要完全理解並實踐這些習慣,我們還需要更深入的探討與體驗。接下來我們來深入每一個內在習慣,來進一步學習。
主動積極
主動性,是我們人生裡最重要的習慣之一,代表著我們對人生的主導權和掌控力。當我們談到主動性,我們不僅僅指的是行為的主動,更指的是一種面對生活的積極態度。史蒂芬·柯維在《七個習慣》中提出了這種概念,他說:“主動性習慣代表改變環境的能動模式,而不是被環境改變的被動模式。”同樣的,約翰·C·馬克思維爾在《內在掌控,外在影響》中強調:“命運掌握在內心,我們都有主宰人生的能力。”
那麼,主動性具體包含哪些元素呢?首先,主動性的人會不斷自我增值,他們會積極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並通過實踐和經驗來充實自己。這種主動的學習態度並不只限於專業領域,它也包括了參與各種活動來擴展社交網絡,這對個人的成長和發展有著巨大的益處。
其次,主動性的人在遇到問題時,會採取積極的態度來解決問題,而不是選擇逃避或者讓情緒佔據上風。他們相信,生活中的問題和挑戰不是絆腳石,而是推動我們成長和進步的動力。因此,他們會積極地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並且將這些挑戰轉化為自我提升的機會。
主動性習慣的建立,首先需要我們具有強烈的責任感和自我驅動力。我們要相信,生命的意義並非由他人或外界條件賦予,而是由我們自己的選擇和行動決定。因此,我們要依賴自己的內在力量,主動去創造和尋找機會,而不是等待機會的出現。除此之外,我們也需要擁有一種積極學習的心態,這樣我們才能夠不斷吸取新的知識和技能,來實現我們的目標。
許多成功人士都體現了主動性的力量。寇拉婭先天殘障,但她憑藉著堅定的意志和主動性,成為了知名的登山運動員。吉姆·卡麥爾從小家境貧寒,但他通過主動學習和自我提升,成為了億萬富翁。這些例子都告訴我們,不論我們的外部環境如何,只要我們擁有主動性,就能夠主宰自己的命運,實現我們的夢想。
主動性的習慣能讓我們在人生的航程中掌舵自我。它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對生活的控制,更是一種對生活的熱情和興奮。當我們學會主動,我們的生活
將充滿了更多的可能性和奇遇。通過培養主動性習慣,我們可以活出更豐富、更精彩的人生。
內在掌控
內在掌控的意義在於建立内心的力量,來管控自己的思想和情緒。Wadhwa 在《內在掌控,外在影響》一書中指出:「成功的人都擅長運用內在力量來掌控自己,而不是被外界操控。」
要建立內在掌控力,關鍵在於鍛鍊自己的意志力、專注力和情緒管理能力。例如,可以透過冥想提高專注力,通過體育鍛鍊意志力,並學習排解負面情緒的技巧。書中也提到「內在掌控力來自每天的實踐和訓練。」持之以恆地鍛鍊,我們才能獲得強大的內在力量。
具體的管控技巧包括管控思想的遊蕩,保持頭腦清晰和專注;管控怒火等負面情緒,避免思想衝動;面對外界變故時,保持内心的寧靜與智慧。成功人士往往能迅速調整心態,而不被外部影響。
內在掌控的益處可以幫助我們坦然面對外在的種種變數與挑戰。它提高了我們的心理質量,使人生旅途更加順遂和充實。理察·布蘭森的故事就是一個好例子,他從一名艱苦的青年,憑藉強大的內在力量,成為知名企業家。
所以,培養內在掌控習慣,讓我們不為外界所牽連,有力面對各種際遇。它使我們成為人生的主人,過著更有意義的人生。透過日復一日的訓練,我們也可以打造像成功人士一樣的内在力量,為外在的成就奠定基礎。
持續學習
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中,學習已經不再僅是獲取新知的方式,而是一種生活策略,一種能力的提升,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生活的藝術。史蒂芬·柯維在他的著作《七個習慣》中提出,“學習是保持領先的必備要件。”這不僅僅是對個體的要求,對於每一個希望在這個劇變的環境中保持競爭力的人來說,持續學習和閱讀是跟隨時代步伐,把握每一個變化的重要工具。
要想持續學習,我們首先需要建立一種終身學習的理念,這就意味著把學習融入我們的生活中,將其變成一種習慣,而不僅僅是學校裡的事情。我們可以利用碎片時間進行所謂的微學習,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能,甚至可以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組建學習小組,互相學習,互相鼓勵。通過各種方式,我們都可以擴大我們的學習視野,獲取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然而,學習的最終目標並不僅僅是學到新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夠將這些知識和技能轉化為實際的行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實現自我價值。這就是所謂的學以致用。透過持續學習,我們不僅可以提升自我能力,更可以改寫我們的內核,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這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
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我們需要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可能會有所不同。在青少年時期,我們需要學習基礎知識和技能;在成年時期,我們需要學習的可能是領導力和人際關係;在晚年時期,我們可能需要學習的是個人修養和生活智慧。無論在哪一個階段,我們都需要把握住學習的黃金期,這是我們提升自己,達到人生目標的關鍵時期。
持續學習的益處是显而易見的。從理查·布蘭森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終身學習為他帶來了職場上的成功和人生的豐富經驗。我們必須要明白,停止學習就意味著停止成長,我們應該成為一個終身學習者,不斷追求知識,不斷改進自己,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掌控自己的內核。
總之,持續學習和閱讀不僅能幫助我們跟上時代的步伐,擴大我們的視野,更能讓我們透過不斷的學習和實踐,改寫我們的內核,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使我們更好地掌控自己的人生。在這個知識經濟的時代,讓我們一起成為終身學習者,不斷成長,不斷進步。
目標導向
目標導向,這是一種使生命與眾不同、使日常生活變得精彩且充滿動力的核心概念。當我們說起目標導向,我們談到的是將生命引導到一種具有意義且能反映我們內在價值的路徑。正如Wadhwa在《內在掌控,外在影響》一書中所指出,“成功者都有明確的人生目標和使命感。”這是因為目標導向不僅提供了我們行動的路線圖,而且賦予我們行動的動力和生命的意義。
那麼,我們如何設立一個能夠反映我們內在價值的目標呢?首先,我們需要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這需要我們進行深度反思,發掘我們的興趣、優勢,並理解自己的核心價值觀。在此過程中,我們可能需要面對自己的恐懼和不確定性,但是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因為我們的目標必須源自我們的內心深處,反映我們真實的自我。
其次,我們需要透過廣泛的閱讀和學習,吸收他人的經驗和智慧。這可以幫助我們擴大視野,提供更多可能的選擇,並為我們的目標設定提供靈感。
再者,我們需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但在追求夢想的同時,我們也需要保持腳踏實地的態度。這意味著,我們需要將我們的大目標分解為小的、可實現的步驟,並將其視為實現遠景目標的階梯。
最後,我們需要設定遠景目標和近程目標。遠景目標提供了我們的生命方向,讓我們知道我們的終點在哪裡,並為我們的努力提供動力。近程目標則為我們的日常生活提供結構,並讓我們有機會慶祝小勝利,這對於保持動力和信心至關重要。
擁有目標導向的生活方式能給我們帶來許多正向的影響。有了目標,我們的生活就有了方向,我們就不會感到迷茫或困惑。我們會感到更有成就感,因為我們知道我們在朝著目標前進,並且可以看到我們的進步。而當我們的目標和我們的內在價值相符時,我們會感到更有滿足感和快樂。
目標導向就如同人生航程的舵手和帆,它引領著我們的人生之船駛向遠方。當我們追求遠大的人生目標的同時,我們也需要訂立一些短期的、現實的目標,這些小目標像階梯一樣,幫助我們一步步走向大目標。透過目標導向的策略,我們的人生將更豐富、更有意義,讓我們能活出自我,展現最好的自己。
外在影響習慣
人生的成就往往源於內在素養與外在影響力的融合,它們是推動我們在人生道路上向前飛翔的兩翼。在約Wadhwa的作品《內在掌控,外在影響》中,他堅信成功源於內在品質的建立和外在效應的發揮。我們需要專注於自我心智、情感以及意志的鍛鍊,藉此建立堅實的內在基礎。然而,這種提升不僅止於內在,我們還需要將其轉化為具有影響力的外在行動,讓個人的正能量不斷擴大,影響並賦予他人正面能量。
內在修煉的過程猶如攀登高峰,需要個人的堅毅和努力。然而,要與世界接軌,我們需要將這種內在修煉轉化為外在的影響力,這是連接自我與世界的重要橋樑。透過內在素養的外顯,我們可以建立積極的人際互動,促進團隊協作,甚至對社會作出重要貢獻。這樣的過程需要我們具備足夠的同理心,用雙贏的眼光看待問題並付諸行動。
內在修煉與外在影響力的連結就像是填字遊戲的橫線與豎線,兩者必須彼此連貫,才能形成完整的畫面。我們的內在素養如豎線一般穩固,但僅有豎線是不夠的,我們同時需要將其透過行動橫向擴展,形成外在的影響力。同理,如果只有外在行動而內在基礎薄弱,那麼所產生的影響力將難以持久。因此,我們必須確保內在修煉與外在影響力的豎向與橫向的平衡與全面發展,這樣,我們的生命與事業才能真正茁壯成長。
在追求內在成長的同時,我們需要同等重視透過行動影響和幫助他人。這需要我們具備足夠的同理心和雙贏思維,並擁有一個可以將自身價值向外擴散的願景。當我們將內在素養轉化為外在的正能量時,我們的生命將充滿意義,並能創造出長期的影響力。
雙贏的思維體現在將內在博愛的理念實踐到行動中,它鼓勵我們把自身的價值與他人共享,並追求群體利益的最大化。當我們的視野超越自我,將他人的需求納入考量時,合作關係便能實現1+1>2的協同效應。
同理心源自內在的自省與智慧,它讓我們能夠從他人的角度理解事情,超越自我的局限,並建立良性的互動關係。同理心是我們將內在智慧實踐於外在行為的具體表現。
而在團隊協作中,每個人的自我實現都能得到放大,當團隊建立了信任與共識,個人的貢獻能被放大,使得團隊的影響力遠超過個人。這是內在力量集體升華的結果。
在對社會的付出中,我們的內在成就感得以外在化,我們的成功得以惠及他人。當我們回饋社會,將自己的成果分享給需要的人時,我們的個人價值得以擴大,我們的社會影響力也得以鞏固。
綜上,透過這四個方面的努力,我們能將內在的素養與外在的影響力有效地連結起來,讓生命的意義在個人和集體中都能茁壯成長。內在的修煉與外在的行動,彼此結合,互相輝映,讓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翱翔,最終達成我們的目標。我們接下來也一步一步的認識四個外部影響的習慣。
雙贏思維
「非零和」的概念以及「競合策略」是兩個相輔相成的觀點,它們賦予雙贏思維更多深度與廣度。非零和的理念強調的是所有參與者都可以獲得增益,而不是一個贏、一個輸。這種觀點推翻了零和遊戲的狹隘框架,向我們揭示了更寬廣的共生世界。
「競合策略」再進一步強化了這種觀點,它強調即使在競爭的環境中,也可以透過合作找到雙贏的可能。這種思維模式超越了自我利益的範疇,尋求共享的價值與利益。
例如,在勞資談判中,非零和的思維模式和競合策略可以帶領我們跳脫原本僵固的立場,找到能夠共享成果的方式。即使勞資有其衝突,透過尋找共同的目標,可以將衝突轉化為一種力量,推動公司的業績成長,並提升勞工待遇,實現所有參與者的最大利益。
非零和的觀點與競合策略不只能解決勞資談判這樣的問題,它們也能夠應用在各種人際關係和社會議題中,甚至可以應用在國與國之間的外交關係。只要我們願意放下狹隘的自我,換位思考,就能找到共享的價值與利益。
這種思維模式需要我們在內心深處進行變革,從自我轉向共生,從對抗轉向包容,從僵化轉向開放。只有如此,我們才能真正地實現雙贏,活出一個更有意義的生活。
洞悉他人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這句古老的諺語與同理心的內涵有著深刻的連結。同理心的本質在於理解他人,換位思考,並深入洞察他人的內心世界。史蒂芬·柯維在《七個習慣》中提到,這就像是用他人的眼睛去看問題,站在他人的立場去感受與思考。
實現這樣的理解,需要深厚的情感智慧。我們需要學會將自己置於他人的位置,體驗他們的生活,感受他們的情感,理解他們的需求。這樣做需要我們有強大的內在力量,有足夠的寬容心,有足夠的愛,並且勇於面對與自己不同的人群。
這種理解力可以幫助我們更有效地溝通,更有效地解決衝突。當我們理解對方的立場,我們就可以找到共同的利益,找到化解對立的辦法,進而緩和緊張的氣氛,促進和解。
同理心的優點不僅僅是可以幫助我們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幫助我們突破自己的認知局限,讓我們能夠接納並理解與我們不同的人群和思想。這種理解和接納的能力,正是化解衝突的關鍵。例如,納爾遜·曼德拉就是利用這種能力,成功地避免了種族仇殺,和平地結束了南非的種族隔離政策。
培養同理心需要我們進行內心的轉變,從封閉轉向開放,從偏見轉向包容。當我們擁有同理心,我們就可以用愛和智慧去影響他人,去改變世界。這是我們發揮外在影響力的基石。因此,我們需要珍視並不斷地培養這種能力,讓它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團隊協作
團隊合作的力量在於集結各人的專長,產生強大的協同效應,一個統一、協同工作的團隊可以創造遠超過個人能力的極大成就。
創建一個有效的團隊需要明確的共同目標,開放而接受的氛圍,以及互相的信任與支持。每個團隊成員都應該願意主動傾聽,並理解與協調不同的觀點以達到共識。同時,定期地進行反思和調整也是關鍵,這將有助於不斷改進,確保團隊的績效。
一個最具價值的團隊,需要成員深入理解彼此的長處,並適當地分配工作,使每個人都能在他最擅長的領域中發揮最大效能。在這樣的團隊裡,團隊的利益將被放在個人榮譽之上,並且所有人都會團結一致,共同追求一個共享的願景。這就是史蒂芬·柯維所說的「團隊協同效應」。
合作的益處在於能產生強大的集體智慧和實行力。一個團隊可以超越個人的極限,並創造出驚人的成果。例如,特斯拉和SpaceX之所以能夠重寫業界規則,並開創出新的可能性,就是因為他們擁有一支優秀的團隊,這支團隊的成員都懂得如何最大化自己的長處,並協同合作。
然而,要讓一個團隊真正達到最大的效能,每個成員都需要內化他們的使命感,並願意為了共同的利益奉獻自我。這就需要團隊成員能同甘共苦,不僅在成功時共享喜悅,也在困難時一起面對挑戰。只有這樣,團隊合作的真正價值才能得到完全釋放,創造出真正的協同效應。
付出社會
為社會作出貢獻是一種具有深遠影響力的行為,這種影響力不僅表現在外在的行動,更深層次的是來自內心的價值觀和態度。這一思想在許多成功企業和個人身上都得到了體現,它們以行動闡釋了如何將個人的力量轉化為社會的力量。
這種為社會作出貢獻的精神並不只屬於企業或者知名人物,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以自己的方式為社會做出貢獻。我們可以通過不斷學習來提升自己,擴展我們的視野,提高我們的技能,並提供更好的產品或服務。我們也可以通過與他人協作,在團隊中學習,互相支持,以達成更大的目標。最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擁有內在的掌控能力,使我們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決定,以確保我們的行動始終與我們的目標一致。
不同的生活階段將需要我們以不同的方式貢獻社會。例如,學生可以透過學習和養成技能來為未來的社會做好準備。職業人士可以透過他們的專業技能開發新的產品或服務,推動社會進步。即使是退休者,他們也可以通過分享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進行志願服務來回饋社會。
然而,為社會作出貢獻並不只是為了社會本身,更是為了我們自己。當我們幫助他人或者為社會貢獻自己的知識和才能時,我們將體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這將有助於我們的成長和發展。同時,我們的行動也將激勵和影響他人,我們的所思所行將成為他們的人生指引。
每一個人都可以運用自己的力量造福社會,這需要我們主動、目標導向、具有優先順序、持有雙贏的思維、洞察他人、協同合作、持續學習,並具有內在的掌控能力。這些都是成功的關鍵,也是我們奉獻社會,造福他人的途徑。所以,要實現真正的社會影響力,我們需要整合內在和外在,並將這種力量付諸實際行動,為社會作出貢獻。
結語
在我們的生活之旅中,內在的素養與外在的影響力構成了我們成就的兩翼,它們需要相輔相成才能讓我們在生命的旅途中高翔。這兩種力量的結合,不僅闡釋了我們生活的無窮動力,並進一步指引我們如何準確地引導自身走向成功。
無論我們是在追求個人成長,還是在付出助人之力,我們都應銘記這四個重要的習慣:雙贏思維、洞悉他人、團隊協作和付出社會。透過這些習慣的修習和實踐,我們不僅能夠優化自己的生活,還能夠對他人和社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雙贏思維力邀我們擁抱協作與共享,超越個體的利益,追求共同的成功:當我們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尋找兩贏大方案時,創造出的價值將遠超個體所能。洞悉他人則教導我們理解和接納不同,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並推啟社會和諧。團隊協作讓我們明白,我們在團隊中分工合作,共同推動既定目標的達成,其成果將遠超過單兵作戰。而付出社會則提醒我們在收獲個人成功的同時,也不要忘記將成功分享給更多的人,這樣我們的價值才得以真正體現,我們的影響力也會加倍擴大。
生活中的每一刻,都帶有挑戰與機遇。我們必須學會掌控自身,發揮內在潛力,改變生活的局面。同時,我們也不能忽視外在的影響力,必須設法擴大我們的正能量,服務他人,贏得人生。對於這兩種力量的理解和運用,將決定我們的行為和成就。了解自己,正視生活的困難,充滿信心並與人為善,這樣我們才能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成功之路。
最後,讓我們記住,每一個優異的成就都難逃其內在素養與外在影響力的雙重作用。相之,每一次的失敗也無非是這兩者未能錯位結合的表現。這是我們一生的修習,也是世代人類的固有課題。從內在到外在,從小我到大我,從成長到貢獻,我們都會在這個旅途中塑造自我,從而找到生命的究極意義。對這個世界我們無權進行任何全盤否定,我們需要更深入地瞭解它,儘可能地理解它,並在理解的基礎上,用心去愛它,從而讓自己洋溢更多的喜悅和生活的豐盛。